深入解析顿号规范用法:让句子结构更流畅、语义更明确的中文写作指南
- 问答
- 2025-11-01 09:52:57
- 19
顿号(、)是中文里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的符号,它的核心作用是让并列的项清晰可分,避免歧义,使行文更流畅。
基本使用场景
-
并列的词语之间 这是顿号最核心的用法,当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词语并列时,用顿号隔开。
- 例子:亚马逊、京东、淘宝是常见的电商平台。(来源:《标点符号用法》国家标准)
- 例子:这个故事充满了奇幻、冒险、温情的元素。
-
并列的短语之间 并列的短语(较短的词组)之间也用顿号。

- 例子: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现代化国家。
- 例子:他喜欢在清晨、午后或傍晚去散步。
-
用作序次语 用“一、二、三”或“甲、乙、丙”等表示顺序时,后面用顿号。
- 例子:会议议程有三项:一、工作报告;二、分组讨论;三、总结发言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
-
避免在并列的谓语和补语中使用顿号 如果并列的词语在句子中充当谓语(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)或补语(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),通常用逗号而不是顿号,因为这里的停顿较长。

- 错误:这篇文章内容真实、语言优美、结构严谨。
(这里的“真实、优美、严谨”都是谓语,用顿号显得停顿太短,不自然。)
- 正确:这篇文章内容真实,语言优美,结构严谨。
- 错误:房间打扫得干净、整洁。
- 正确:房间打扫得干净,整洁。
- 错误:这篇文章内容真实、语言优美、结构严谨。
-
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表示大概数字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不用顿号。

- 错误:他走了三、四公里。
- 正确:他走了三四公里。
- 解释:“三四公里”是一个概数,表示大概的距离,中间加顿号就变成了“三公里和四公里”两个并列的数字,意思就变了。
-
并列成分中已有逗号时,用分号隔开 如果并列的项内部已经包含了逗号,那么为了区分层级,项与项之间要用分号,而不能再用顿号。
- 错误:本次旅行的候选地有上海的东方明珠、外滩,西安的兵马俑、大雁塔,以及成都的宽窄巷子、锦里。
- 正确:本次旅行的候选地有上海的东方明珠、外滩;西安的兵马俑、大雁塔;以及成都的宽窄巷子、锦里。
- 解释:这样划分层次更清晰,避免读者混淆。
-
引号或书名号之间的顿号问题
- 传统用法:过去,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之间通常要加顿号,如“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”。
- 现行规范:根据最新的《标点符号用法》(GB/T 15834-2011),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,通常不用顿号,因为引号或书名号本身已经起到了隔离作用,再加顿号显得累赘。
- 例子:他最喜欢看“新闻联播”“焦点访谈”等节目。(来源:《标点符号用法》国家标准)
- 例子: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。
- 例外:如果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后面还有括注等成分,为了清晰,可以保留顿号,办公室里订有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求是》等报刊。
-
“和”“与”“及”等连词前的顿号 在并列的词语之间,如果最后两项用“和”“与”“及”等连词连接,那么连词前面不应再加顿号,因为连词已经起到了连接和停顿的作用。
- 错误:我们准备了铅笔、橡皮、尺子、和圆规。
- 正确:我们准备了铅笔、橡皮、尺子和圆规。
总结要点
使用顿号的关键在于判断并列项之间的关系和层级,记住以下几点,能让你的写作更规范:
- 核心:用于词语或短短语的并列。
- 避免:在谓语、补语和概数中使用。
- 升级:当并列项内部有逗号时,外层用分号。
- 简化:引号、书名号并列时,通常省略顿号。
- 收尾:使用“和”“及”等连词时,前面不加顿号。
正确使用顿号,就像为句子安装了清晰的路标,能有效引导读者理解文意,使表达更加精准流畅。
本文由腾掣于2025-11-0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jing.xlisi.cn/wenda/68670.html
